澳门威尼斯人手机版-APP标准版下载

评论
2 4
分享

上海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还有哪些堵点难点?这场专题询问精准“把脉”→

上海三农

2024-09-27 17:44 广东

7092 2 4

农业提质增效如何实现新突破?

农村环境面貌如何实现新提升?

农民长效增收如何实现新提高?

9月26日上午,市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关于检查本市贯彻实施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》《上海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》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。

这是一场为更好推进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查短板、找弱项、理思路的询问会。多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委员先后提出了12个询问问题,市农业农村委、市发展改革委、市财政局、市人社局、市规资局、市住建委等15家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作了应询回答。

询问

直面短板表明措施

询问刚开始,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聚焦现代农业集中提问。

问题有“大”也有“小”:既有“如何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”“如何促进本市现代种业发展”这样宏观审视、事关全局的“大”问题,也有“蔬果种子自给率如何进一步提升”这样紧盯具体事项、微观契合的“小”问题。

随着询问的深入,问题拓展到农业农村全领域,有一个细节是:询问人发问时,列举出了关于乡村星级民宿、农民集中居住、农民收入等一连串的数据,有理有据。

市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、主任冯志勇一一应答,既直面短板、阐述原因,也明确方向、表明举措。

“种业,不只服务种养殖业,也不仅仅是单一产业,它是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的重要载体。” 冯志勇提出, 既要培育有影响力的种业企业,也要强化优势种质资源的科技创新,把科技成果通过企业发展壮大,从上海输送到长三角乃至全国。

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如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缩小城乡差距,促进农民共同富裕?对此,冯志勇提出针对不同群体分类施策、分类指导的观点。

“对农业从业人员而言,主要任务是提高劳动生产率、土地产出率;要关注非农就业这个占比高的群体,鼓励镇村给予公益性岗位、社会治理岗位;针对年轻农人,要适时导入现代高端服务业等高质量产业,引导他们在现代化设施大棚、无人农场、农村电商领域就业,提升就业质量,实现家门口就业。”

对于如何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,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?市财政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王华杰的回应实事求是: 我们始终把农业农村作为优先保障领域,支持高标准建设美丽家园、支持高质量建设绿色田园、支持高水平建设幸福乐园。

“我们正在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和持续增长机制,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,总量持续增加。”

“怎样吸引人才留在农村就业”“乡村民宿审批流程繁琐冗长如何破题”“保护和传承涉农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新举措”……12个询问问题,涉及种业发展、农业科技、多元投入、撤并村建设、农民相对集中居住、农民增收、乡村用地保障、农业农村人才问题、乡村民宿、生态岛建设、农耕文化保护传承、农村集体经济等各个方面。

询问中,询问人提问到位,应询人也是金句频出:“藏粮于技,主要依靠科技进步,要围绕农业科技‘新赛道’,细化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”“市场机制的‘撬动力’不可忽视,必须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源源不断注入乡村”“以文旅来赋能乡村文化”……一句句张弛有度的回答,使专题询问问出了方向、问出了举措、问出了效果。

现场答题一个半小时,谋划其实从年初就已经开始,市人大常委会在制定年度监督计划时,就将“一法一条例”作为重点监督议题列入专题询问计划。这场专题询问会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第二场,上一场的主题是科技创新。

 尽管每次专题询问的主题不同,可背后却有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:为推动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的大事、事关改革发展的难事、关乎人民群众利益的急事。 

专题询问的背后,折射出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人大担当。

监督

在走深走实上发力

问题问得准,源自监督走得深落得实。

2021年4月29日,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》;2022年8月27日,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通过《上海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》。

“一法一条例” 的出台,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加快推进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,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。

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,为此,市人大常委会打出全流程的监督“组合拳”,坚持问题导向、需求导向、目标导向,推动法律法规进一步落细落深。

过去的半年,为更好地开展好执法检查,执法检查组与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充分沟通,听取意见,全面对照法律法规,结合本市“三农”工作的实际,制定了工作方案,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、乡村产业兴旺、农民收入增长、集体经济发展和生态宜居等11个方面的重点检查内容,以实地走访、专题调研、专家和代表座谈会、问卷调查,多种方式统筹推进。此外,执法检查组还与9个涉农区人大常委会联动开展执法检查,实地走访28个镇、42个村、65家农业经营主体。在问题梳理阶段,执法检查组邀请区人大参加专题沟通会,共同研究讨论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,提出意见建议,形成市、区联动监督的合力。

专题询问会,就是再次把监督往纵深推进,这既是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有关要求的实际行动,也是对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监督。

备题

在精准务实中“走心”

专题应询,每个问题都带数据、有案例、见思考,足见备题时下的功夫。

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,部分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、市人大代表全面参与,深入全市各地开展监督检查和实地调研,20多位市人大代表还直接走进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听取意见和建议,向基层干部、农民群众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调查问卷,覆盖全市90个镇244个村,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,真正做到倾听民意。 

 为掌握上海乡村实际情况,执法检查组仔细梳理检查结果,既全面反映情况又突出检查重点。当前,上海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建立;都市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构建,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率达到98.2%,全市8100家农业经营主体接入农业农村数字化平台;上海乡村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、卫生厕所全覆盖,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位居全国前列,集中连片推进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40个、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261个;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,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能级,加强集体资产规范管理。

当天的询问会,许多问题直接来源于人大代表的建议。

督办

“后半场”持续推进

听取审议和专题询问后,市人大常委会既肯定了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明显成效,也提出了依法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、补齐乡村建设短板、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、促进农民共同富裕、加强乡村用地保障、强化乡村振兴投入、健全工作体制机制等七方面的意见建议,为相关部门再次拧紧了“思想发条”。

 询问会接近尾声,副市长张小宏代表市政府现场向应询部门抛出一系列“任务清单”:

“要结合农村新形势新要求,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提高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的供给水平。”

“要强化设施农业用地保障,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。”

“要依托城市数字化转型,加强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。”

“要加大力度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发展。”

……

专题询问虽然结束了,但还有“后半场”。会后,市人大常委会还将把询问问题和意见建议整理成审议意见,交市政府研究处理,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处理情况。

“大家统一了思想,明确了方向,指出了问题,共同献计献策,必将对本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。” 主席台上的提醒掷地有声。

文:欧阳蕾昵

摄:杜洋域

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“凯迪号”作者上传发布,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,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。文章内容之真实性、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,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、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。
举报
投喂支持
4人点赞
发表评论
请先 注册 / 登录后参与评论
热门评论
权宏帆
分析的透彻
今天 18:55 广东
0
0
相英
深有感触,无力吐槽,无尽的无偿加班与工作
今天 18:47 广东
0
0
推荐阅读